“垃圾焚燒行業正處在波峰期,市場容量也很透明,競爭格局在慢慢固化。”住建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總工劉暢近日在江蘇無錫第七屆中國垃圾焚燒發電發展論壇暨固廢處理技術交流會上表示。
據了解,目前,瀚藍環境、上海環境、重慶三峰、光大國際、杭州錦江等8家企業,占據城市垃圾焚燒發電4成以上市場。經歷近幾年發展沉浮,垃圾焚燒行業還有哪些市場機遇可以挖掘,仍然面臨什么問題?
生活垃圾處理城鄉一體化模式受追捧
經濟發達地區宜推行城鄉一體化,經濟不發達、偏遠地區適合推行有限收集、集中處理“在城市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品牌集中度不斷提高的同時,農村市場有較大潛力。”劉暢認為。
他列舉了兩組數據:從垃圾清運角度看,全國郊區縣共計7.3億人口產生的垃圾仍未覆蓋到,而縣郊即農村占到約5億人口。從管理投入的角度看,2013年城市投入442億元,農村投入325億元; 2015年,城市投入386億元,農村投入372億元。
通過數據對比,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處置需求大,投入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在針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路線上,企業參與的機會更多。其中,有條件的農村可采用城鄉一體化模式處理處置生活垃圾。
據了解,在城鄉一體化模式的探索上,我國已有不少地方進行了探索,并且出臺了具體的政策指引。
2016年8月11日,河南省提出,到2020年,省轄市規劃建設完成覆蓋半徑60公里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形成“縣轉運、市處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區域收運和處理新模式。
今年1月20日,山東省也提出,原則上新建處理設施一律選擇焚燒(發電)處理技術,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預期使用年限小于5年的市、縣,要立即啟動生活垃焚燒處理設施項目建設。
在安徽滁州,市區以及鄰近的來安縣、全椒縣已經先摸石頭過河,通過共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實現了村鎮垃圾收運處理的一體化。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海云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經濟發達地區如蘇南地區來說,宜推行城鄉一體化,對于經濟不發達、偏遠地區適合推行有限收集、集中處理。
飛灰處置成垃圾焚燒行業主要短板
國內處置成本較高,監管存在難度和盲區
2016年,云南、黑龍江兩省對轄內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專項檢查發現,絕大部分企業或多或少存在環境違法問題,而飛灰非法處置最為普遍。徐海云指出,雖然飛灰已被列入最新的危廢名錄豁免清單,但也要按照危險廢物管理。從目前實際情況看,是一筆糊涂賬。“飛灰問題成為制約我國垃圾焚燒發展的主要短板。”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趙由才向記者透露,目前很多焚燒廠把飛灰混到爐渣中一起處理,因為爐渣被視為一般固廢,處置成本低廉。但造成的后果是,原本爐渣能夠制磚因為摻入飛灰導致含鹽量過高,只能進填埋場。
“根據要求,飛灰進入填埋場需要經過固化穩定化處理,但在實際操作中填埋場都沒有做到。添加水泥、螯合劑固化穩定個十幾天,需要額外增加很多成本。” 趙由才直言,飛灰填埋場在管理中也存在很多問題,任含水率高、未經過固化的飛灰傾倒,導致塵土飛揚、滲濾液外流。
徐海云也表示,目前國內處置成本較高,而監管存在難度和盲區,導致企業在處置飛灰方式方法上千差萬別。他舉例,北京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1噸飛灰處置成本約1500多元,按照1噸垃圾產生2.5%的飛灰計算,噸垃圾飛灰處置近40元;采用螯合劑加水泥固化填埋的成本在600元~900元價格區間;而綜合利用幾乎不產生費用。
新技術推廣難以打破固有理念
企業對市場需求敏感度高,注重技術自主研發,但市場需要接受過程
針對飛灰的問題,目前國內不少企業和團隊開始研發自主技術。比如,趙由才團隊研發了高靜壓技術。
他告訴記者,技術研發的初衷是為飛灰填埋場節約庫容,通過液壓系統高壓壓制讓飛灰形成比重(相對密度)更高的塊狀物,體積上可以減少50%~80%,可以延長填埋場1倍以上的使用壽命。同時,由此帶來的優點是浸出毒性下降,從而使螯合劑使用量減少80%,綜合下來能夠減少飛灰運行成本200元/噸。
“但是,因為填埋庫容屬于政府管理,垃圾焚燒廠對這項技術的興趣并不高,一些地方城投企業因為債務壓力出于成本的考慮才表示出興趣。”趙由才說,新技術推廣難度很大。
北京華科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峰也深有感觸,“民營企業對市場的敏感度非常高,一般是哪里有需求就關注哪里,不斷開發新產品。但推廣時,很難打破客戶固有的經驗和理念。”
據他介紹,公司最新自主研發的化學法氨逃逸在線分析裝置(煙氣脫硝技術環節),就是針對市場需求推出的產品,但由于區別于主流的激光法技術,市場對新鮮事物的接受還有個過程。
河南衛華重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永剛介紹說,他們公司研發出全自動垃圾吊,能夠精確定位,自動取料定位,實現無人值守運行,同時通過激光掃描儀能夠隨時更新垃圾池物料堆放高低,智能選擇物料多的位置抓取,一改全自動技術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
“但是,相比一年五六十臺半自動垃圾吊訂單,采購全自動設備的訂單還是少很多。”劉永剛表示,他們現在全力推廣自主研發的新技術。
相關報道
行業不景氣 政策驅動強
火電配套商轉投新能源
本報記者徐衛星無錫報道 隨著火電投資近年來持續放緩,電力配套設備制造商不得不把目光轉向之前看不上眼的“小火電”上,新能源發電尤其是垃圾焚燒項目正越來越受市場追捧。
在近日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垃圾焚燒發電發展論壇暨固廢處理技術交流會上,主辦方中電電力招標網介紹,本屆論壇的不少參會代表過去的主要客戶均來自傳統電力行業。
無錫市華星東方電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傳統電力建設行業公司合資成立的。公司總經理吳浩侖告訴記者,合資目的是專注固廢、生物質等新能源環保板塊。目前,他們的業務已涉及中節能、光大國際、杭州錦江、上海環境等主流垃圾焚燒發電企業。
“2016年,公司的產值達到1.5億元,在這之前,公司在1億元這個門檻徘徊了3年。今年,一季度的表現較去年同期又翻了兩翻。”北京華科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峰介紹說,企業此前一直在火電行業,受政策驅動轉投新能源后,產值增長很快。
于峰坦言,電力行業這兩年不太景氣,還包括冶金、石化等,市場需求也基本都在老廠基礎上做改造,而新能源行業發展勢頭比較猛。目前,公司在垃圾焚燒板塊的業績已占1/4,以后在新產品的研發上也會作為重點方向。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一些主營為大型火力發電廠的電力勘測設計院在市場不景氣、工程量減少的情況下,也在紛紛低調介入垃圾處理資源化利用行業,他們已經看到廣闊的前景。
但是,由于垃圾焚燒的項目規模偏小、設計費用低、工作量大,雖然為火電企業配套服務的企業積極性很高,但此次展會中,火電行業大佬的身影仍難尋覓。
來源:環保人
Powered by MetInfo www.mitu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