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生態環境部就深化環評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舉行8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表示,環評是約束項目和園區準入的法制保障,是在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環評質量是環評制度效力的生命線,生態環境部門對環評文件弄虛作假、粗制濫造、不負責任始終堅持零容忍態度,發現一起、嚴懲一起、曝光一起。
劉志全指出,今年3月份,《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送審稿)》在公示階段被公眾發現抄襲行為,存在基礎資料明顯不實、內容虛假等嚴重質量問題。生態環境部立即責成地方生態環境部門依法嚴肅查處,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已于今年5月完成行政處罰程序并在官網公開,對建設單位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廣東省深圳航道事務中心分別予以罰款100萬元和200萬元;對環評文件編制單位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按環評編制收費的5倍予以頂格罰款,共計320萬元,并予以失信記分15分;對編制主持人兼主要編制人員予以5年內禁止從事環評文件編制工作的處罰,同時予以失信記分20分。彰顯了壓實建設單位主體責任的決心,不管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一視同仁;落實了環評單位的直接責任,不管單位性質、大小,等量齊觀;既追單位責任,又溯及個人,依法落實“雙罰制”。
據了解,生態環境部近期又集中向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六省(區)生態環境部門,移送了監管中發現的10項環評文件嚴重質量問題線索,要求依法開展調查取證,對存在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還將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后續調查處理結果我部和各地將及時向社會公開。
劉志全表示,生態環境部還印發了《關于加強環境影響報告書(表)質量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以深圳灣事件為鑒,舉一反三,開展環評文件質量專項檢查工作。初步統計,各地已對248家環評單位進行了質量控制情況檢查,對163家單位進行了現場檢查,對近7000份環評文件進行了復核,延續了以質量為核心的監管態勢,強化了對環評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的震懾和警示。
據介紹,生態環境部將繼續以上下聯動形成合力為抓手,以信用管理和大數據校核為手段,堅持問題導向和嚴懲重罰,強化環評責任溯源和追究,堅決維護環評制度效力。
一是組織與開展環評與排污許可監管三年行動計劃,研究制定嚴懲環評弄虛作假有關意見,明確違法情形,壓實各方責任,嚴格責任追究。
二是強化靶向復核,對重點地區、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以及重點編制單位和人員,加大環評文件復核力度。
三是提升互聯網+監管水平,將2020年以來全國審批的環評文件全部納入大數據智能校核,擴大監管范圍,并提高監管精準度。
四是繼續推進環評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對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的指導,加大宣傳曝光力度,全面落實“一處失信、全國公開”和“多處失信、全國受限”的跨地區環評失信懲戒機制。
來源:環保365
Powered by MetInfo www.mituo.cn